巷口

如此鲜活

【靖苏】假面part39

(四十四)

 

     元祐七年之于大梁大抵算是悲喜交加的一年。

 

    对于一个享受了十余年安定的国家而言,突如其来的边疆战事如重锤一般砸碎了举国上下的盛世梦。敌国军队带着沉淀了十三年的愤怒,如狂风般席卷了梁国西北,也激起了举国上下对于赤焰军的怀念。十三年前,当赤焰全军被以叛国之名镇压与梅岭时,这泱泱大国内愿为赤焰说上一两句话的人,大都聚在了朝堂上,后来又聚在了天牢里。至于万千百姓,遥远的梅岭和更为遥远的庙堂不过是他们柴米油盐酱醋茶之后的寥寥闲谈,更是他们日常生活中不愿真实接触的内容。可如今,渝军入侵,国家危难,对于赤焰军的怀念开始如奔腾的大浪,打过了梁国上下的每一寸领土,昔年拒绝在请愿书上留下自己名字的人们开始念起来这支战无不胜的军队的好处,而谢玉和夏江则成了举国上下的罪人。不说谢氏宗族,光是长公主府门前,便被泼了四五次狗血。

 

    好在天佑萧梁,眼看着江山飘摇国祚不稳时,多年不振的梁军忽然勇猛起来,于西北打出了一场场匪夷所思的胜仗,不仅把渝国铁骑打出了国境线,还把蠢蠢欲动的其余邻国直接吓回了老家。后来谜团揭开,太子殿下惊现西北大营,举国上下方知这一切都是太子的奇招,一时之间赤焰军再次被埋回了历史的长河,萧景琰则从莫名其妙上位的太子,变成了梁国中兴的希望。

 

    举国上下欢腾喜庆的氛围是被今上驾崩的消息突然打破的。彼时萧景琰正坐在梅长苏榻边,一边帮对方吹着药,一边和蒙挚,言阙等人商议下一步趁胜追击,彻底打灭渝国军队的战术。

 

    换血对他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最近的一场交锋中,他连梁军的军营都没有踏出,只能坐于中军帐内,等待前线传来的消息。更为明显的变化出现在他身上,过去的三十余年里,他一直显得比自己真实的年纪要小些,明明是沉稳的性格,可眉眼之间的锐气总是难以掩饰。然而如今即使是不开口,他人也能轻而易举感受到他的中气不足。

 

    没有人明说,但大家心里都清清楚楚地知道,说是换血,实际上就是拿寿数换了寿数。

 

    不过萧景琰不在意这些,求仁得仁,他已经得偿所愿。梅长苏不是变扭之人,至少远不如他变扭。换血过后,对方确实狠狠发了场脾气,气得却不是他萧景琰,而是嫌自己差点把梁国拖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后来气消了,梅长苏也就默默接受了萧景琰的选择,两人谁都没再提及互相的欺骗,就这么默默地恢复了昔日的关系。

 

    然而萧景琰是有些心疼的,他知道对方之所以轻而易举原谅了自己当时的伤害,是因为梅长苏经历过的众多苦楚使他早已学会了不计较,而不是自己伤他伤的不够深。

 

    幸福的人方有矫情的本钱,梅长苏如履薄冰惯了,早已忘了计较。

 

    所以重归于好后的日子里,萧景琰几乎是大事小事全听梅长苏的,梅长苏说要听军务,他便不顾蔺晨的不悦将中军帐搬到了梅长苏的营帐里,与对方一同商议。

 

    所以梁帝殡天的消息,他们也是一同得到的。

 

    前来传旨的太监是高湛的大徒弟,他显然一路上都在拼命赶路,连滚带爬冲进营帐时头上的冠都是歪着的。匆忙宣读了诏书后,这位识时务的公公一头扎向了地面,对着萧景琰就是“吾皇万岁”,把周围还在消化这个消息的众人惊了一跳。随后帐内众人除了榻上的梅长苏,竞相俯身跪下。

 

    梅长苏不是不想跪的,他的反应其实仅次于来传旨意的太监,但他勉励起身的动作还没获得他人的注意,便被萧景琰直接揽臂阻止了。新皇旁若无人地把起身的梅长苏压回了床上,或者更确切些,压到了自己的腿上。于是满帐的人,就这么向着萧景琰,和头还枕在萧景琰腿上的梅长苏叩拜了下去。

 

    这样的事情,换作从前,萧景琰是绝不会做的。他曾是个极重礼法的人,也是个顾忌繁多的人。梅长苏知道,萧景琰的改变有很大一部分是自己造成的,可他确实拿不准,这样的改变到底是幸事还是不幸。

 

    然而不管幸不幸,先帝的逝去对梁国而言都是不幸的。趁胜追击的机会被国丧打断,萧景琰不可能在边远的西北大营草草登基,而这一耽搁,注定会给敌军已喘息之机。

 

    渝国命不该绝,到底还是获得了一线生机。就像历史给了梁国转圜的余地,迎来了中兴的希望一样,历史也没有完全断绝渝国的未来。

 

    回金陵的日子定在了第二日。萧景琰来时只带了不足十人的小队,可如今他的身份骤变,即使是匆忙回京也不可能只带上寥寥几名随从。另一方面,虽然梅长苏极力要求留在营中,可蔺晨和萧景琰的观点难得的没有半分分歧,二人都执意坚持让梅长苏快速离开这里。

 

    “我辛辛苦苦白了头救你,那个什么皇帝拿他祖宗的江山赌你一命,你现在说要在这戈壁里再吃半年风?我看你就是疯了!”蔺晨气得在梅长苏的帐子里从一头走到另一头,尤嫌不足,又接着道“要是让你留在这儿,我看不是你疯了,是我和你们那个新皇帝一起疯了!”                                                                                                                                                                                                                                                                          而萧景琰则更干脆,他自己带着人第二日一早就快马回京,至于之后的大队人马,则要压着梅长苏一道回金陵。用他的话说“我册封太子时,你不曾观礼,这次登基大典,无论如何你都必须在那里。”

 

    至于剩下的数万梁军,则继续留在边陲,与大渝再对峙一段时间,确保了国境稳固后,分一半常驻,另一半回原驻地等候整合。这样的举措,虽然稳妥,但到底意味着梁国放弃了一举灭掉渝国的机会。

 

    “也罢,”梅长苏往萧景琰怀里蹭了蹭“没有渝国也会有其他国家,大梁若想万代永存,不在他国,而在自己。”

 

【马上完结了,之前人间蒸发真是不好意思啊!我回到学校了,最后一点尽量赶紧更完。其实想写些番外,不过先全力把正文彻底结了吧~】

评论(8)

热度(115)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